• 机构新闻
  • 媒体报道
  • 信息公开

华发公益基金会赴担杆岛考察

发布时间:2021-06-11 05:27:59 分类:新闻中心 来源:华发公益基金会
图片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我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习近平指出,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2021年6月9日,华发公益基金会成员在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游奕来、担杆岛村委书记梁海东的带领下,赴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考察调研,了解保护区发展现状,探讨下一阶段保护工作。
 
640.png
图为担杆岛鸟瞰图示

担杆岛位于珠海香洲东南部,毗邻香港,因7座山峰连成一线,既窄且长,形似扁担而得名。这座离珠江口最远的海岛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分为担杆头、担杆中、担杆尾三部分。担杆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85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二级、三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13种,被列为广东省濒危动物保护区。山地植物种类繁多,终年花果不断。
 
640 (1).png
图为担杆尾

1982年林业部门将担杆列岛辟为禁猎区,1989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担杆岛猕猴保护区。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典型的猕猴属动物,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颊囊,是亚洲地区最常见的一种猴。猕猴营半树栖生活,多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群居,一般30-50只为一群,大群可达200只左右。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4-5岁性成熟,每年产1胎,每胎1仔。经过30多年保护,岛上的猕猴的数量从不足300只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只,成为我国南端最大的猕猴群落。
 
640.jpg
图为猕猴妈妈带着宝宝

在护林员的带领下,基金会一行分别走访了担杆头、担杆中、担杆尾。担杆岛人迹罕至,除了礁石和植物,最多的就是猕猴。一行人有幸看到了护林员给猴群喂食的场景,这群猕猴大约40头,其中有数只怀孕母猴和怀抱小猴的母猴,小猴子时不时从猴妈妈怀里出来玩耍,十分俏皮可爱,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640 (1).jpg
猕猴族群(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担杆中,基金会一行还观察到黑鸢与白腹海雕。黑鸢为深褐色大型猛兽。嘴尖黑色,嘴基灰色,虹膜褐色,耳羽颜色接近黑褐色,故名“黑耳”。其整个背部大致为深褐色,而胸口及腹部遍布浅褐色纵斑,飞行时六根指翼微微向后收,尾巴末端分叉如楔形。




640 (3).jpg
图为黑鸢(摄影:黄金亮)

白腹海雕同为大型猛禽,翼宽长型,尾短,头部、颈部和下半身都是白色,背部为黑灰色,尾羽呈褐色楔形,端部白色,是它与其他海雕相区别的主要特征之一。飞翔时从下面看,通体除飞羽和尾羽的基部为黑色外,其余全部为白色,黑白分明,极为醒目。

640 (2).jpg

图为白腹海雕(亚成鸟)(摄影:黄金亮)
 
在走访调研担杆岛整体情况后,华发公益基金会、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担杆岛村委及华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各单位代表举行了小型座谈会,交流探讨了淇澳红树林及担杆岛保护发展的相关议题。

640 (4).jpg
图为座谈交流会

游奕来主任对华发公益基金会一直以来为红树林保护工作所做的努力,表示充分的肯定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希望未来能深入合作,共同建设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
 
640 (2).png
图为华发公益基金会以往环保项

华发公益基金会理事葛志红表示,看到淇澳红树林及担杆岛自然环境及动植物物种保护工作成果显著非常欣慰,这背后离不开保护区管理处及一线护林员的多年坚守和不懈努力。华发公益基金会作为本土公益机构,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在红树林和中华白海豚保护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接下来,也将继续发挥优势,通过多元方式让更多人领略到红树林的独特魅力,助力珠海红树林生态名片建设,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风尚,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640 (5).jpg


640 (6).jpg